“液態金屬:通向未來的科學與技術”科普講座成功舉辦
- 分類:行業新聞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2-09-07 10:23
- 訪問量:
【概要描述】2015年,中國科學家發現,液態金屬可在“吞食”少量物質后以可變形機器形態長時間高速運動,實現無需外部電力的自主運動,這一發現也被評選為“2015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液態金屬:通向未來的科學與技術”科普講座成功舉辦
【概要描述】2015年,中國科學家發現,液態金屬可在“吞食”少量物質后以可變形機器形態長時間高速運動,實現無需外部電力的自主運動,這一發現也被評選為“2015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 分類:行業新聞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2-09-07 10:23
- 訪問量:
2015年,中國科學家發現,液態金屬可在“吞食”少量物質后以可變形機器形態長時間高速運動,實現無需外部電力的自主運動,這一發現也被評選為“2015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3月26日,文獻情報中心“科學人講壇”特邀帶領團隊研制出世界首臺自主運動可變形液態金屬機器的劉靜研究員,做了題為:“液態金屬——通向未來的科學技術”的科普講座,帶領大家一起步入了神奇的液態金屬科學發現之旅。文獻情報中心何林書記出席并為劉靜研究員頒發了“科學人講壇”特邀嘉賓聘書,來自社會各界的80余名聽眾參加了此次活動。
劉靜,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清華大學工學博士,曾為美國普渡大學博士后、麻省理工學院高級訪問學者。長期從事工程熱物理、液態金屬與生物醫學工程方面的交叉科學問題研究,曾榮獲國際傳熱界最高獎之一:The William Begell Medal等。
講座分為四部分,分別是“傳統科技思考”、“關于液態金屬”、“液態金屬變革”、“新興未來技術”。劉靜研究員先為大家回顧了過往變革性重大發明的進程和時間,并表達了他對“當今世界科技正處在變革性變革的前夜”的看法。劉靜認為,當代絕大多數最先進的科技、思想和代表性產品均源自西方,而21世紀是否能成為中國的世紀?科學和技術中心能否轉移到中國?都取決于中國是否能夠誕生自己的原創性科學技術。接下來劉靜研究員為大家解讀了液態金屬這種自然界的罕見多能性材料的基本物質特征以及它可能開啟的全新技術與工業領域。目前,液態金屬已經在金屬芯片冷卻與能量捕獲、印刷電子學與3D打印、生物材料學、柔性智能機器學方面得到了快速的應用,比如液態金屬電子書筆等應用現在已經進入尋常百姓家。
講座最后,聽眾也同劉靜研究員交流了他們關心的液態金屬的應用問題。劉靜還與大家暢談了他對于在中國云南建立液態金屬谷、大力發展液態金屬工業,在未來向西方輸出全新技術,使之成為未來中國科技的形象之一的理想。
作為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科學文化傳播的特色品牌,“科學人講壇”創辦于2008年,迄今已經舉辦了百余場講座,來自國內外的院士、知名科學家應邀登上講壇。歡迎大家持續關注我們未來講座的內容預告,積極參與科學人講壇,讓科學知識與科學普及結伴,科學前沿與科學生活交融,開闊我們的科學視野,擴展我們的科學知識,豐富我們的科學生活。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
咨詢時間:
8:30—11:30
13:00—17:30
頂部